岳州青瓷的基本介紹
岳州青瓷是古老的漢族制瓷工藝。岳州窯在今湖南湘陰縣境內,因歷代隸屬岳州而得名·特別是青竹寺東漢窯址和城關鎮晉唐窯址文化遺存面積占據了縣城湘江東岸約5公里的河沿、山崗,窯場密布,延續時間1500多年
產品特點
一 胎色灰白、器形厚重,敲擊有金屬般聲音,瓷化極高。
二 釉色灰青或豆青,也有青黃或醬綠色的。釉撥且光亮,釉面有細小紋片和氣泡。隋代產品均施半釉,內壁與器外下腹部位往往露胎,有流釉現象。
三 器物有碗、盤、缽、瓶、高足盤、四系罐、八棱短流壺等。碗足以圓餅形和玉壁形足多見,高足盤、淺盤口四系罐、八棱短流壺具有自己的風格。
四 裝飾以印花為主,配以劃花,器物肩腹部往望裝飾著由團花和卷葉紋組成的帶狀紋飾,高足盤盤心紋飾多達30種以上,尤其是盤中心部位的多層花紋裝飾,為其它各窯所不見。此外,還見有浮雕蓮瓣紋裝飾的。
五 裝飾方法與長沙窯基本相同,五代時有所改進,采用支釘支燒。
歷史民俗
“岳州窯”在今湖南湘陰縣境內,因歷代隸屬岳州而得名。近年來,湘陰縣湘江兩岸發現了鐵角嘴唐宋時期、青竹寺東漢時期、文星鎮晉唐時期、蘆林潭隋唐時期、百梅村宋元時期和烏龍嘴宋明時期青瓷窯址26處。與民間傳說“湘陰有個萬窯窩,未有湘陰先有窯”的說法相符合。特別是青竹寺東漢窯址和城關鎮晉唐窯址文化遺存面積占據了縣城湘江東岸約5公里的河沿、山崗,窯場密布,延續時間1500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