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芝麻糕的基本介紹
仁壽芝麻糕作為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有著百年歷史和獨特風味。產品以本地優質糯米、面粉、核桃、芝麻為主要原料,采用傳統的生產工藝和獨特的生產技術精制而成。具有糕質細膩、甜而不膩、香甜化渣、色鮮味美、營養豐富、潤肺補身、老少皆宜等特點,堪稱地方土特產食品中的“天府一絕”。
仁壽縣境地貌以丘陵為主,境內地勢西北高東部低。越溪河發源于仁壽縣,流經榮縣、宜賓縣,是岷江一大支流,全長300余千米。仁壽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19.96%。空氣質量和水質量均達國家Ⅱ級標準。地表水沿龍泉山脈東西分流,椰江、越溪河與龍水河、通江河、清水河匯入岷、沱二江。流域面積2222平方千米,總長282千米。年平均徑流量9.89億立方米。1972年在龍泉山西麓建成的省內第一座大型引蓄灌溉工程黑龍灘水庫,可蓄水3.6億立方米,解決仁壽縣城區及大部分區鄉鎮生產生活用水,控灌仁壽、井研、簡陽三縣田土7.07萬公頃。仁壽縣境內屬于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7.4℃,年均降雨1009.4毫米,年均日照1196.6小時,無霜期312天。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適宜于各種農作物的生長,為仁壽芝麻糕的生產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地域范圍
仁壽芝麻糕產地范圍為四川省仁壽縣文林鎮、大化鎮、汪洋鎮共3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歷史民俗
仁壽芝麻糕創于清代,曾作為貢品。
20世紀20年代后期,駱氏后裔承繼祖傳特藝,加以改進和創新,被譽為“芝麻糕大王”。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縣府以蟹黃、芝麻糕作為“縣人特產”,指令如期赴四川省物質展現會,由此馳名巴蜀。
建國后,在政府的關懷支持下,仁壽芝麻糕技藝、質量、裝璜更加精美。20世紀60年代首次參加廣交會獲得好評。20世紀80年代被評為“四川省優質產品”。
20世紀90年代,國企隨著改革的發展和深入,國營糖果廠解體,芝麻糕的生產又回到家庭作坊。以其口味新香,精質細嫩,柔熟化渣,潤肺補身,營養豐富,老幼皆宜而享譽四川省內外。
獲獎榮譽
仁壽芝麻糕先后獲得了“全國新技術新產品展銷會產品金獎”、“中國新技術新產品交易博覽會金獎”、“國際食品及加工技術博覽會金獎”、“眉山市知名旅游產品”、“眉山市知名商標”、“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四川名特產”、“四川老字號”、仁壽縣“第二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眉山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等榮譽。
2013年12月2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仁壽芝麻糕”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2016年,“仁壽芝麻糕”順利通過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審核,成功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