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白毛茶的基本介紹
仁化白毛茶是廣東省特有的地方名茶,根據工藝的不同主要分為紅茶和綠茶。仁化白毛茶古稱白茅茶,創制于明代,清嘉慶時已成貢品。白毛茶以清明前后采收的“清明茶”品質最高,古為朝廷貢品。仁化白毛茶內含物特別豐富,使仁化白毛茶具有濃、醇、鮮、爽、香的品質特征。
營養價值
經廣東省茶科所測定,仁化白毛茶茶多酚含量高,綠茶類≥23%,紅茶類≥13%;氨基酸1.98%,葉綠素1.44%,水浸出物38%以上,以及C、B、E、P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較高的營養保健價值。常飲能減肥健美,防癌抗病,養顏益壽。
產品特點
仁化白毛茶以內質湯色清澈明亮、香氣清幽如蘭、滋味鮮爽甘醇且耐沖泡而著稱,具有健胃消滯止瀉之特殊功效,質量等級分為特級、一級和二級。綠茶外形肥壯、色澤綠潤、茸毫披露,帶清新馥郁香氣,湯色嫩綠明亮,滋味鮮爽回甘;紅茶外形緊秀、顯毫、色澤紅潤;香氣濃郁,具有花香;湯色紅艷明亮;滋味醇厚;葉底嫩勻、紅亮。
歷史民俗
仁化白毛茶在栽培歷史上大致分為三個階段:一是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傳統栽培時期,以移植野生茶樹為主,技術落后,產量極低;二是20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該時期以發展種子直播茶園為主,生產面積與產量得到迅速增長,但品種質量下降嚴重;三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21世紀初,以發展優質單株品種為主,通過大力推廣茶樹良種選育、茶樹嫁接、無性繁育、高產栽培等技術,使仁化茶樹良種率幾乎由零達到34.6%,超過全中國的平均水平,在產量上也取得顯著的提高,2010年畝產約為35公斤,約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兩倍。1998年,《仁化白毛茶農業綜合標準》通過了省級審定,成為仁化縣第一部農業標準化文件,標志著仁化茶葉生產已逐步走上了標準化生產道路。
仁化白毛茶的獲獎榮譽
仁化白毛茶曾榮獲一九九四年林業部名、優、特、新產品博覽會金獎,一九八八年至一九九六年連續被評為廣東省優質名茶。霞山牌高坪銀鋒、仁化銀毫,1992年、1996年分別在全省名優茶質量競賽中獲“廣東名茶”和“毫茶類省級名茶”稱號,1994年獲全國林業名特優新產品博覽會金獎,1998年獲’98中國國際名茶、茶制品、茶文化展覽會名茶推薦產品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