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陽苔干的基本介紹
渦陽苔干,產于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義門鎮,是一種由萵苣狀的植物加工成的半干品條狀蔬菜,在產地已有幾百年的加工種植歷史。在清朝康熙和乾隆年間,渦陽苔干均被地方官員作為貢品進貢給朝廷。2006年9月,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渦陽苔干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營養價值
據中國農科院蔬菜所分析化驗,該菜具有較高的營養和醫療價值,含有20多種人體必須的礦物質及氨基酸,具有降血壓,通經脈,活血健腦,開胸利氣,壯筋骨,抗衰老,清熱解毒,預防高血壓,冠心病等功效。
產品特點
渦陽苔干雖系干品,但經清水泡發后,具有“色澤翠綠,響脆有聲,味甘鮮美,爽口提神之特色,故以“清新素雅”著稱于世,倍受海內外消費者青睞。
歷史民俗
相傳公元前218年,張良刺秦始皇未中,逃匿邳州于圮橋遇黃石公授“天書”時,太公真人見張良肌黃面瘦,讓其生食苔干,張良食后容顏煥發,氣色紅潤,成為一位白面書生。張良為西漢軍師后,仍不忘苔干之美味,因此命地方官將邳州特產苔干進貢漢高祖劉邦品嘗,劉邦食后甚是喜歡,賜名為“貢菜”。
在安徽渦陽一帶,也流傳有一段關于苔干的故事。根據記載,渦陽是老子的故里,兩千多年前,那里發生過一次瘟疫,當時百姓為了避禍,四處逃亡,但是在老子居住的天靜宮附近的百姓卻在宮中發現長有一種草,吃了居然就人畜安康,老百姓因此稱它為“神草”,認為這是老子顯靈用“神草”來護佑百姓。百姓稱這“神草”為“苔干”。另一個傳說是,在天靜宮里,生長著一些當地人稱作天靜草的植物,據說有止血功能。傳說中的老子,是從他母親的腋下生出,而且一落地就須發皆白。他的母親看到須發全白的老子因此受到重創,身體變得虛弱。老子就用天靜草為她治病,收到奇效。而天靜草就是今天的當地的特產苔干。
另一說則是清乾隆年間苔菜被當貢品進了宮,因此被稱為“貢菜”。而且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時,都會要品嘗用貢菜做的菜肴。
渦陽苔干的獲獎榮譽
渦陽苔干是中國一個稀有珍貴的天然綠色食品,清朝康熙和乾隆年間均作為貢品納入皇宮,故又名為“貢菜”。
1958年周總理品嘗此菜時,因清脆有聲,被他命之為“響菜”。
193年首次出口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國家,吃起來又有海蜇的響脆志,又以“山蜇菜”名揚海外。
1986年獲深圳展銷會暢銷商品。
1988年獲北京農業博覽會金獎。
1991年被國家農業部、財政部列為“八五”期間全國最大的名、特、優項目進行開發。
1992年獲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特別獎。
1995年被列為北京第四屆世好會“專用貢菜”,同時渦陽縣被國家命名為“中國苔干(貢菜)之鄉”。
1999年獲安徽省和國家級名牌家產品,其“義門牌”和“真源牌”苔干相繼被國家命名為“綠色產品”。
品嘗吃法
此菜吃法多樣,它既可單獨成菜,又可以拼盤成菜,既可以涼拌,又可以熱炒;既可以制作中餐,又可以調西餐。咸甜麻辣均可,暈素煎煮皆宜,是其它蔬菜所無法比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