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薄脆的基本介紹
長壽薄脆是重慶市長壽區獨具地方特色的民間食品。2008年10月,長壽薄脆制作工藝入選長壽區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了將長壽薄脆發揚光大,長壽區已將薄脆制作進行工藝改進,機器生產提高了效益,再輔以人工精準把握火候;配制出蛋香、蔥香、檸檬、椒鹽等多種適合現代人的大眾口味。
產品特點
薄如紙,色澤鮮美,純甜芳香,酥而化渣,棕黃色,薄而不碎,又酥又香。脆而不碎,益氣和血,為長壽獨有的特產,在清朝咸豐年間風行長壽及長江一帶。是綠色、保健的休閑食品。
歷史民俗
相傳于清朝咸豐年間,由長壽縣人王海創制長壽薄脆。長壽薄脆一經問世,因其香脆甜美,便于攜帶而深受青睞,是長江纖夫們的必備食品。上世紀40年代,陳厚之(王海的外孫女婿)攜全家到重慶嘉陵江碼頭開設了一家“長壽薄脆”店,因當時碼頭的上海、武漢及各地來往客商眾多,他們嘗到長壽薄脆純甜芳香、滋潤化渣、薄而且脆,以致互相推薦,爭相購買。因而長壽薄脆譽滿長江沿岸各大、中城市。其招牌后由重慶一位書法家題寫,從此“長壽薄脆”更是名聲大振,聞名全國。
制作方法
長壽薄脆的制作工藝考究,采用高精面粉,配以黑芝麻、雞蛋、麥芽糖、白糖等食材。
做法1、將堿和明礬放在一起搗碎,放入盆內加鹽加溫水500克,攪溶化,倒入面粉和溫水1千克(夏天用涼水)和成面團,放在面板上按平。然后將面團橫堅各疊三折,再放回盆內,蓋上溫布餳6小時后(冬季要放在溫暖的地方),再放在面板上,撳成3厘米厚的大面塊,面上刷一遍花生油,切成100個面劑。 2、將花生油倒入鍋燒到冒青煙,將面劑一個個按扁搟薄(越薄越好),用兩手拉成長33厘米、寬2.2厘米的長方形薄面皮,面皮上面任意劃些小裂縫,雙手提起面皮先放入熱油鍋中抖蘸幾下,使之成形,再全部放入油鍋兩面炸脆撈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