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大蔥的基本介紹
營養成分
蔥含有蛋白質、糖類、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蘿卜素,還含有蘋果酸、磷酸糖、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鐵、鈣、鎂及揮發性成分。
藥性功效
中醫認為,蔥性溫味辛,具有散寒健胃、祛痰、殺菌、利肺通陽、發汗解表、通乳止血、定痛療傷的功效,可用于痢疾、腹痛、關節炎、便秘等癥;蔥獨特的香辣味來源于揮發硫化物蔥素,能刺激胃液和唾液分泌,增進食欲;蔥中含有大量特殊微量元素硒,具有防止人體細胞老化的功能,所含的蘋果酸、磷酸糖等可興奮神經系統,刺激血液循環,促使發汗,增強消化液的分泌,增進食欲;蔥中所含的多種礦物質及維生素可促進胎兒組織器官的發育和供給孕婦大量的熱能,有利于母體和胎兒的健康;蔥蒜辣素可殺菌抑菌,抑制亞硝酸鹽的生成,從而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宜食
蔥適宜傷風感冒、發熱無汗、頭痛鼻塞、咳嗽痰多、腹痛腹瀉、胃寒、食欲不振、胃口不開者食用;適宜孕婦以及頭皮屑多而癢者食用;此外宜在燒魚燒肉之時作為調味食用。
忌食
狐臭及表虛多汗、自汗之人忌食。蔥不可與蜂蜜、大棗、楊梅和野雞一同食用。在服用中藥地黃、常山、首烏之時,也忌食蔥。
產品特點
極度短縮呈球狀或扁球狀,單生或簇生,粗1~2cm,外皮白色,膜質,不破裂。上部著生多層管狀葉鞘,下部密生須根。當苗端生長點分化為花芽后,會逐漸發育除花莖。大蔥花莖粗壯,中空不分枝,長30~50cm。
歷史民俗
關于大蔥原始品種最早的引進,可追溯到戰國齊國名著《管子》中的記載:“桓公五年,北伐山戎,得冬蔥與戎椒,布之天下”,齊桓五年,大致相當于公元前681 年,這個時間也就是章丘地區大蔥種植的開始。可以推算出,大蔥種植在章丘地區已經有近三千年的歷史,最早是由西北少數民族地區引進。明朝嘉靖9年(1530年)《章丘縣志》中也有關于大蔥種植的記載,并記有當時農民流傳下來的四句詩歌:“大明嘉靖九年慶,女郎仙蔥登龍庭,萬歲食之贊甜脆,蔥中之王御旨封”,這就說明在明代,章丘大蔥被御封為蔥中之王,大蔥種植在章丘地區已經普遍種植并且作為了當朝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