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絲光薄荷糖的基本介紹
泰州絲光薄荷糖是有著百余年生產(chǎn)歷史的傳統(tǒng)產(chǎn)品,價廉物美,質地堅脆,素有“三里香糖”雅稱(口含一粒糖塊能行三里路才溶凈)。工藝考究,色澤透明,嵌條清晰,美觀大方,保持適中的薄荷清香。
營養(yǎng)價值
雖是休閑食品,也有醫(yī)療保健的功效。過去里下河地區(qū)交通不便,人們夏日出行,難以攜帶飲料,則購置薄荷糖隨身備用解暑、提神、解乏。據(jù)說一塊在口,可行三里不渴,所以又雅稱“三里香糖”,深受群眾喜愛。
產(chǎn)品特點
薄荷糖用純天然薄荷油及淀粉料糖、白砂糖混合熬制而成。一塊絲光薄荷糖細細觀察下,糖塊透明,色澤微黃,6根白色絲光線條鑲嵌其中,聞一聞,有一股薄荷清香。一鍋糖一般有幾十斤,先是配料,接著熬制,后作冷卻、嵌絲光條,再行拉條,后壓模成型,最后包裝,全過程需要一小時。其中,熬制需在規(guī)定時間內將糖水燒至指定溫度,溫度高了低了都不合格。絲光條則由手工拉制,雙手拽著兩根棒子反復拉上20分鐘,那架勢有點像做蘭州拉面,這才有了鑲嵌糖塊中的亮白色絲光線條。最后拉條時,要將一鍋糖拉成一根長條,從頭拉到尾不能斷,還要確保長條粗細一致,苗條勻稱。最后才能碾制做成枕形小塊薄荷糖。
“難得的是,絲光薄荷糖至今仍是手工制作,一直遵循傳統(tǒng)配方和生產(chǎn)工藝。”吳路華說,即便過程不復雜,但工人要熟練掌握制作技藝也需花費一到兩年時間。
歷史民俗
說起絲光薄荷糖,不得不提到泰州東方食品有限公司。
公司經(jīng)理吳路華介紹,薄荷糖是泰州地方傳統(tǒng)產(chǎn)品,早在十八世紀中期就已出現(xiàn)。解放前,泰州扁豆塘地區(qū)就有馬寶春師傅等人開辦的大小作坊五六家,個體生產(chǎn)薄荷糖。此后在施家灣、塘灣莊一帶發(fā)展到20余家,從業(yè)人員200多人。
1956年公私合營時,整合了個體作坊,泰州糖果廠成立。當時有一位曾師從馬寶春的王宏詩師傅,后來在廠里一直擔任絲光薄荷糖的掌作師傅。吳路華1981年進廠,是王宏詩在廠里帶的徒弟。
泰州糖果廠成立,成為泰州地區(qū)唯一生產(chǎn)絲光薄荷糖的廠家。1980年泰州糖果廠和泰州食品廠合并為泰州糖果冷飲廠,1985年改名為泰州東方食品廠。
絲光薄荷糖的歷史已逾百年,上世紀80年代是其最風靡時期。吳路華介紹,當時廠里每天加班加點,生產(chǎn)出五六噸薄荷糖依然供不應求,前來提貨的船只在碼頭上排起長隊。絲光薄荷糖暢銷蘇中通泰揚地區(qū)、蘇北淮鹽一片,走入上海、南京等大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