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撒刀的基本介紹
戶撒刀也叫阿昌刀,它是因產于阿昌族聚居的隴川縣戶撒鄉而得名。戶撒刀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期就享有一定盛名,已有600多年歷史。戶撒刀品種繁多而且極富民族特色,有景頗族、傈粟族喜愛的背刀,有傣族、阿昌族喜愛的尖刀和砍刀,還有專為藏族打制的腰刀和長刀,以及其他民族用的菜刀和鐮刀等。
戶撒盛產刀具,而且極富民族特色,遠銷緬甸及境內怒江以西地區,為各民族所喜愛,有景頗族、僳僳族最喜愛的背刀,有傣族、阿昌族喜愛的尖刀和砍刀,還有專為藏族打的腰刀和長刀,以及其他民族用的菜刀、鐮刀……戶撒刀工藝獨特,質地精良,鋒利耐用,有"柔可繞指,削鐵如泥"之譽,在省內外久享盛名。
阿昌族戶撒刀鍛制技藝流傳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西北部的戶撒鄉,主要集中在潘樂、戶早、隆光、相姐、明社、曼炳6個村。
戶撒刀種類繁多,工藝特別,有背刀(長刀)、砍刀、腰刀、藏刀(專為藏區生產)、匕首、寶劍等近百種花色品種,工藝方面以背刀(長刀)和藏刀最為精巧和典型。而其中又以戶撒背刀(長刀)優美古典外形和內在品質深受國內外手工工藝品收藏者的青睞和贊賞,這些手工刀具刀裝部分采用云南和緬甸本地的名貴木材楠木、紅木、大葉紫檀、雞翅木、烏木等純手工雕刻而成,因而極具收藏價值,戶撒背刀(長刀)總體又分為戶撒平頭刀、戶撒苗刀、戶撒鎮宅刀、戶撒馬刀。
產品特點
阿昌族打制刀具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打制的刀具"煉極精純,柔可繞指,剁鐵如泥",用木、皮、銀等材料配制的刀鞘也極為精美。
歷史民俗
據史料記載,明洪武年間,沐英西征時曾留下一部份軍隊駐守戶撒屯墾,他們將打制刀具的技術傳給了阿昌同胞,已有600多年歷史。
戶撒刀是阿昌族人智慧的結晶,其先民在唐代就掌握了鍛制和鑄造鐵器的要領,明代"三征麓川"(1441-1449)時使戶撒成為了"兵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