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漆器的基本介紹
成都漆藝是中國漢族最早的漆藝之一,中國四大漆器之一。具有獨特漢民族風格和濃郁地方特色的藝術珍品。現存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成都漆器又稱"鹵漆",歷史悠久,以精美華麗、光澤細潤、圖彩絢麗而著稱。2006年5月20日,該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產品特點
當代用成都漆藝生產的漆器有木胎、麻布脫胎紙胎、塑料胎等多個品種,主要產品有漆器屏風、攢盒、出土文物復制品、漆畫藝術品等,其造型美觀大方、工藝精巧,漆面透明如水,光亮如鏡;還有用暗花、隱花、描繪等新工藝做成漆器,更加豐富多彩;漆畫可以達到油畫、山水、寫意等許多畫種的風格,而又區別于其它畫種。成都漆器工藝精細,保存長久;雕花填彩在國內漆藝中獨具一格,具有濃郁的地方風格和審美價值。成都漆器以雕花填彩、銀片絲光、鑲嵌描繪等漢族傳統手工技藝和地域特色,獨樹一幟。
歷史民俗
成都是中國漆藝最早的發源地之一,源遠流長。成都漆器藝術起源于距今3000多年的商周時期。金沙遺址出土的漆器殘片現在依然文飾斑斕、色彩亮麗。從戰國時代起,由于四川因盛產生產漆器的主要原料--漆和朱砂,因而開始成為著名的漆器制作基地,其中尤以成都的漆藝水平遙遙領先于全國,故而成都成為了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漆器制作中心之一,并且享有"中國漆藝之都"的美譽。
制作方法
成都漆藝工序繁多、制作細致、耗時久長,尤以雕嵌填彩、雕填影花、雕錫絲光、拉刀針刻、隱花變涂等極富地域特色的修飾技藝聞名于世。填彩用的彩漆是用天然生漆加礦物顏料煉制而成。
以雕填手法制作為例,首先得設計胎樣和裝飾圖稿,然后是制作木胎,經漆工反復多次上灰、刷底漆、打磨后,涂上幾道推光漆,每一道都須干后研磨,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雕填,先將設計好的裝飾圖稿拷貝到胎體上,用刀雕出陰刻的畫面,然后用小牛角刀將調制好的彩漆刮入陰紋,干后再用細砂紙研磨,讓紋路與漆面齊平,這一步也可以在雕刻的陰紋中貼金銀箔,再罩上多層透明漆,并研磨。第三步就是推光、揩清,方法就是涂上推光漆,干后研磨,再用頭發或棉花沾植物油摩擦,經多次清拋光使漆器表面光澤華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