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溝灌腸的基本介紹
罐渣也稱灌腸、灌掌、碗脫、官嘗。
罐渣至今己有數百年歷史。最初,有人無意中將吃蕎面糊糊剩下的“渣渣”(徐溝人把用面和成湯狀的東西叫“渣渣”)盛在陶飯罐中蒸烤,熟后用醋蒜調味食之,另有一番風味,便命名為罐渣。后不斷改進,從用罐蒸改為用碗蒸(現存流行于一些地方的“碗脫”), 后又改為用碟子蒸,并在和面等各道工序上不斷改進工藝,最后定型為今天的這種食品。
營養價值
罐渣的原料是蕎面,調味以醋、蒜為主。蕎面中含蛋白質7%一13%,高于大米白面;含脂肪3%;共有9種脂肪酸,最多的是油酸和亞油酸。對動脈硬化、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而醋和大蒜的消毒除菌、防治感冒、痢疾等作用也廣為人知,因而罐渣既是一種風味小吃,也是一種保健食品。
產品特點
徐溝罐渣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罐渣以蕎面制成,色灰如瓷,呈半透明狀,不粘不連,軟而堅韌,富有彈性。佐以醋、蒜汁食之,既可冷食,也可熱炒,別有一番風味。徐溝灌腸分紅、白兩種。紅灌腸用鮮豬血與面知成;白灌腸不用豬血,故呈灰白色。徐溝歷史上以民國初期大乘寺街范慶林的灌腸最為有名。他制作的灌腸,每片先成團而后放開,不變不裂,故有“范一品”之美稱。
歷史民俗
據徐溝民間流傳,當年八國聯軍進北京,慈禧太后出逃西安,途經徐溝住了一宿。當時的徐溝縣令昌倔就用罐渣等當地風味小吃招待這位吃膩了山珍海味的老佛爺,吃得老佛爺滿口叫好,龍心大悅,以至后來從西安返回京城后,很快將此縣令調升為定州知州。由此可見徐溝小吃之魅力。
徐溝灌腸的品嘗吃法
罐渣的吃法大致分為涼調和熱炒兩種。涼調又根據調料不同分為多種風味。熱炒則由于添加原料不同分為炒罐渣、豆芽炒罐渣、炒罐渣炯餅子等多種吃法。
涼拌灌腸
調料:蒜泥、芝麻醬、咸鹽、味精、香油、醬油、辣椒還有清徐老陳醋、(徐溝當地特有的鹵)。
用刀劃成條狀或菱形狀,把備好的調料一一放入。
熱炒罐渣
取粗厚的專用熱炒罐渣,炒鍋倒驢油少許,待油溫至80度左右,蒜粒、黃豆芽下鍋爆香,灌腸下鍋翻炒2分鐘左右,滴少許清徐正宗“水塔”老陳醋起鍋裝盤。逢秋冬季節,秋風送爽縷縷夾雜蒜香、醋香、灌腸余香,噴香撲鼻,讓人垂涎三尺、三日不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