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翠芽的基本介紹
金山翠芽茶葉是江蘇省自創的名茶,1982年在鎮江市下蜀茶場、五洲茶場等單位開始試制,鎮江是江蘇省的重點茶區之一,這里丘陵起伏,山清水秀,環境優越,適宜茶樹生長。
產品特點
金山翠芽茶葉外形特征雖與龍井等扁形茶外形相似,但最為顯著的不同有:茶湯顯毫,似小小茶杯蘊含著上千上萬的生機,與眾不同;茶形挺立,在茶水中先沉后浮再展開沉底,形似金山寶塔,挺立杯底,翠綠似林,與眾不同。
金山翠芽綠茶以大毫、福云6號等無性系茶樹品種的芽葉為原料,高度發揮制茶工藝研制而成。金山翠芽外形扁平挺削勻整,色翠顯毫,嫩香,滋味鮮醇,湯色嫩綠明亮,葉底肥壯嫩綠明亮。沖泡后翠芽依依下沉,挺立杯中,形似鎮江金山塔倒映于揚子江中,飲之滋味鮮濃,令人回味無窮。
歷史民俗
金山翠芽產于句容市武岐山。武岐山是江蘇省第二高峰,這里終年云霧繚繞,山清水秀,環境優美,氣候宜人。
傳說明朝劉基就在此山得道成仙,他為保朱洪武皇帝子子孫孫,就將此山龍脈切斷,并種上茶樹。茶樹長在龍體上,故清香潤口, 脆嫩潤喉,香高持久,回味有甘。陳毅元帥在茅山打游擊時就喜飲此茶。
每年谷雨前后開采,采摘標準為芽苞或一芽一葉初展,芽葉長度3厘米左右,制500克干茶約需3.6萬個芽葉。要求芽葉嫩度一致、勻凈、新鮮無損。
金山翠芽茶鮮葉采自無性系多毫的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和福云6號等優良品種,每年谷雨前后開采,采摘標準為芽苞或一芽一葉初展,芽葉長度3厘米左右,制500克干茶約需3.6萬個芽頭,要求芽葉嫩度一致、勻凈、新鮮無損。
獲獎榮譽
在第六屆全國“中茶杯”中鎮江市下蜀茶場生產的“金山翠芽”茶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在此次大賽中奪冠。
首屆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第一、第二屆農業博覽會金獎,國際名茶評比會金獎等殊榮。1998年,曾以每公斤16000元的高價拍出,創下當時中國茶葉的“天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