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稻的基本介紹
京西稻米即“京西貢米”,主產于北京市西部海淀區上莊鎮西馬坊東馬坊等地。京西稻是具有千年歷史的京西稻通過生態種植與生產而來。
營養價值
大米中的各種營養素含量雖不是很高,但因其食用量大,也是具有很高營養功效的,是補充營養素的基礎食物。大米是提供B族維生素的主要來源,是預防腳氣病、消除口腔炎癥的重要食療資源。米粥具有補脾、和胃、清肺功效。米湯有益氣、養陰、潤燥的功能,能刺激胃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并對脂肪的吸收有促進作用。
產品特點
屬粳稻亞種,顆粒圓潤,晶瑩明亮,蒸成米飯香甜細嫩,松軟可口,尤宜煮粥,湯汁澄滑,香氣四溢,但米粒不散碎。產區居玉泉山附近,土質肥沃,土壤有機質含量較高,以泉水灌溉,水溫平穩,水溫與氣溫差異小,適宜于水稻正常生長發育,致結實率高,堊白率偏低,米質優良。
歷史民俗
京西稻主產區位于緊鄰生態環境完好的翠湖濕地海淀區上莊鎮西馬坊水稻種植基地。據史記載,迄今已有300多年的種植歷史。當年乾隆帝下江南,攜回紫金箍水稻良種,在京西試種,所產谷米供宮廷食用,因而又譽之為“貢米”。
早在東漢時期已開始種植,清雍正年間稻田面積有所發展。乾隆帝下江南,攜回紫金箍水稻良種,在京西試種,稱之御田;所產米供宮廷食用,稱之貢米。新中國成立后,通過改土治水,改善稻田生態環境,并選用高產、優質品種,做好良種提純復壯工作,先后推廣“銀坊”、“水源三百粒”、“黃金”、“白金”等良種,
1976年開始選用“越富”作為一年一熟的春稻主栽品種。
2006年以來又篩選出“秋光”做為麥茬稻主栽品種。并小面積擴大試種“幸實”優質新品種,同時少量種植香稻等特異品種。京密運河建成通水后,種植地區已從原來的海淀鄉,逐步擴大發展至四季青鄉、永豐鄉、溫泉鄉、北安河鄉、蘇家索及東北旺農場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