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夏天無的基本介紹
“夏天無”是一種原產自江西省余江縣的中草藥材,由于它的地上部分一到初夏季節就枯萎而難覓其蹤,故得名“夏天無”。經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夏天無的塊莖中含有能活血通絡、行氣止痛的化學成分,對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中風偏癱等多種疾病療效顯著,余江縣有記載的用藥歷史可追溯至東漢年間。余江縣是全國最大的夏天無種植區,2008年人工種植面積達2000多畝,年產藥材450多噸。
營養價值
《浙江民間常用草藥》:行血,活血,止血,止痛,鎮痙。《全國中草藥匯編》:祛風濕,降血壓。主治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高血壓病,腦血管意外引起偏癱。江西《中草藥學》:降壓止痛,行氣活血。治各型高血壓、偏癱癥,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
產品特點
本品呈類球形、長圓形或不規則塊狀,長0.5~3cm,直徑0.5~2.5cm。表面灰黃色、暗綠色或黑褐色,有瘤狀突起和不明顯的皺紋,頂端鈍圓,可見莖痕,四周有淡黃色點狀葉痕及須根痕。質硬,斷面黃白色或黃色,顆粒狀或角質樣,有的略帶粉性。無臭,味苦。藥材鑒定:1.性狀鑒別 塊莖類球形、長圓形或呈不規則塊狀,長0.5-3cm,直徑0.5-2.5cm。表面灰黃色、暗綠色或 黑褐色,有瘤狀突起和不明顯的細皺紋,上端鈍圓,可見莖痕,四周有淡黃色點狀葉痕及須根痕。質硬,斷面黃白色或黃色,顆粒狀或角質樣,有的略帶粉性。氣無,味苦。以個大、質堅、斷面黃白色者為佳。2.顯微鑒別 塊莖橫切面:皮層為3至數列淡黃色、扁平的細胞,常具紋孔。維管束外韌型,4-7束,呈放射狀排列。韌皮部寬廣。木質部導管細小。中央有髓。薄壁細胞中淀粉粒已糊化。藥用植物栽培:1.生物學特性 喜涼爽氣候,怕高溫,忌干旱。幼苗出土后,氣溫降至一5℃,不致受凍;2月中旬平均氣溫9- 12℃時,生長迅速;3月中旬至4月上旬平均氣溫達12-15℃時,地下塊莖生長迅速;4月中、下旬平均氣溫達17℃以上時,開始倒苗。從播種到倒苗,整個生育期為21Od。以陽光充足,土層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壤土栽培為宜。2.栽培技術 用塊莖繁殖,收獲后選色澤鮮艷、無病蟲斑且完整的中等塊莖,用細沙混合堆放于室內。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條播,按行距15-20cm開溝,塊莖按株距9cm栽種,芽頭朝上,覆草木灰,再鋪一層腐熟的畜糞,蓋稻草。3.田間管理 翌年春季出苗后,及時人工拔除雜草,不宜中耕,以免損傷塊莖。追肥于11月下旬施腐熟人糞尿及廄肥,防凍保苗。12月上旬施腐熟人糞尿;3月上旬塊莖膨大時,施人糞尿及過磷酸鈣。遇干旱季節需澆水。4.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霜霉病,可噴65%代森鋅300-500 倍液;菌核病可用50%氯硝胺粉劑噴粉。
鑒別真假
性狀鑒別 塊莖類球形、長圓形或呈不規則塊狀,長0.5-3cm,直徑0.5-2.5cm。表面灰黃色、暗綠色或黑褐色,有瘤狀突起和不明顯的細皺紋,上端鈍圓,可見莖痕,四周有淡黃色點狀葉痕及須根痕。質硬,斷面黃白色或黃色,顆粒狀或角質樣,有的略帶粉性。氣無,味苦。以個大、質堅、斷面黃白色者為佳。顯微鑒別 塊莖橫切面:皮層為3至數列淡黃色、扁平的細胞,常具紋孔。維管束外韌型,4-7束,呈放射狀排列。韌皮部寬廣。木質部導管細小。中央有髓。薄壁細胞中淀粉粒已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