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祖母綠寶石的基本介紹
哥倫比亞是世界最重要的祖母綠產地,過去一段時間世界市場75%的祖母綠均產自哥倫比亞,其中三個最重要的礦區,即要木佑、契沃爾和TRAPICHE,均位于安第斯山脈中。這些礦區祖母綠總的特征是呈清澈的純綠色,部分具有特殊的生長圖案(如六條綠臂)。
產品特點
祖母綠是寶石級的綠色綠柱石。其綠色要達到中等達到濃艷的綠色調,就是色的濃度要比較飽和。淺淡綠色的通常稱之為綠色綠柱石。
說到祖母綠,有人這樣描述過:“即使一個最無知的野人,在潮濕的密林中絆 倒遇見祖母綠時,他亦會深深覺知這顏色鮮艷晶瑩的美和珍貴。”
歷史民俗
相傳公元1600年,在哥倫比亞首都以北200多公里的莫索(MUZO),河水暴漲,洶涌澎湃,水流倒灌,沖刷了大量的泥沙。水患平息后,當地摩斯卡斯人回到昔日的家園時,發現往日清澈的河水變得渾黑,以為是河底的污泥被翻卷了起來。人們在河里發現了大量美麗碧綠的寶石,這就是著名的哥倫比亞的祖母綠。摩斯卡斯人欣喜若狂,精選出一些美麗的祖母綠,將一些未經琢磨的柱狀晶體,鑲嵌成一條精美奇特的項鏈,獻給莫索的公主芙拉(FURA),后來,人們就以公主的名字作為這條項鏈的名字,這里的祖母綠礦也被命名為FURA。 FENA這條杰出的項鏈,也就成為祖母綠最具代表性的珍品了。后世的摩斯卡斯人將此項鏈世代相傳,供奉在山中。西班牙殖民者曾經多次想要掠奪它,都被摩斯卡斯人嚴密地保護了起來。時光流逝。幾經輾轉,這條項鏈被哥倫經亞華僑卡蘭沙家族得到而保存至今。近400年來,這樣美麗晶瑩的祖母綠柱狀晶體也再沒露過面。一位美國富豪曾出兩億美元要把它買到手,而始終未能如愿。
鑒別真假
天然祖母綠與合成祖母綠的區別則大多數需要在實驗室內進行.,其特點如下:
(1) 天然祖母綠的折光率一般在1.57-1。59之間,而合成祖母綠往往折光率較低,一般小于1。57,但有例外的情況。
(2) 天然祖母綠的比重較大,一般大于2.7,而熔融法合成的祖母綠,比重只有2。65-2.66左右。但要注意的是,水熱
合成的祖母綠也有比重較高的。
(3) 天然祖母綠大多會有瑕疵及三相包裹體,針狀、柱狀、粒狀的結晶礦物包裹體等合成的祖母綠則往往比較
干凈,水熱法合成的祖母綠包裹體,呈“窗紗狀”,熔融法合成的祖母綠的包裹體呈面包屑狀。天然與合成祖母綠的包裹體特征不同。
(4) 天然祖母綠在紫外線下反應比較遲鈍,或呈暗紅色,而合成祖母綠則往往發強紅色熒光。做此項測試時一般應與標準樣進行對照。
但是,在鑒定中常有例外的情況,一般人憑肉眼,甚至10倍放大鏡是無法準確區別的,特別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合成品更加逼近天然品,如水熱法合成祖母綠中可出現類似天然包裹物的一些有棱有角的硅鈹石“晶體”,因此,顧客在購買高檔祖母綠飾品時,
最好不要光憑感覺,而要商家同時出具鑒定書。鑒定書的結論中光寫“祖母綠”還不好,必須寫明“天然祖母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