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邊油底肉的基本介紹
油底肉是遠古時候居住在“笮都夷”的笮人,為在炎熱的夏季防止豬肉腐爛變質而研制的一種對肉食品保鮮的儲藏方法;其加工
產品特點
油底肉肉醇香,火巴而不酥,肥而不膩,肉軟而不綿,開胃健脾,色香味俱全——油底肉因色澤鮮艷,肥而不膩,口感極佳而受到客人的青睞。
至于大笮先民為什么把用這種方法加工出來的豬肉稱為油底肉,至今也還沒有得到一個比較權威的解釋,但是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道菜肴經千年傳承而不衰,如今更是聲名鵲起,成為當地朝野接待各級官員及貴賓的一道不可缺少的佳肴,這道古老的鹽邊家常菜就這樣堂而皇之地登上了高檔餐廳的大雅之堂。
歷史民俗
翌年秋,諸葛亮完全取得了平定南中的勝利,班師回朝后,每每提到笮人的油底肉都還總免不了要大加贊賞一番。
今天生活在笮山若水的鹽邊人,不僅把祖先發明的油底加工制作技藝發揮到了極致,而且還把它推向了市場,注冊了商標,使其成為了眾多來攀枝花旅游的游客們饋贈親朋好友的首選禮品。
制作方法
也非常簡單,將豬肉切割成一斤左右的塊狀,待鍋里的豬油燒沸后,把切好的豬肉放入油鍋中,放入適量的食鹽,待肉中的水分煎熬干后,將肉取出放入備好的陶瓷罐內,再將油倒入罐中,油底肉即成也——這油底肉說來也還真有點神奇,在沒有任何冷凍設施輔助的情況下,放置數年也不會腐爛變質,真是神來之筆;此肉醇香,火巴而不酥,肥而不膩,肉軟而不綿,開胃健脾,色香味俱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