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豆腐皮的基本介紹
石屏豆腐皮是云南久負盛名的一種豆制品。
各地對豆腐皮的叫法不甚一致,有如下兩種:
一是在豆漿煮沸之后表面形成天然油膜“挑”起來晾干成的豆腐皮,也叫“油皮”、“腐竹”、“豆腐衣”,本條目為了辨義將用“油皮”標注;
二是壓制成的豆腐皮(千張、干豆腐),與豆腐干近似,但較薄(比油皮則明顯較厚,可以看成超薄的豆腐干)、稍干,有時還要加鹽,口味與豆腐有區別。
營養價值
中醫理論認為,豆腐皮性平味甘,有清熱潤肺、止咳消痰、養胃、解毒、止汗等功效。豆腐皮營養豐富,蛋白質、氨基酸含量高,據現代科學測定,還有鐵、鈣、鉬等人體所必需的18種微量元素。兒童食用能提高免疫能力,促進身體和智力的發展。老年人長期食用可延年益壽。特別對孕婦產后期間食用既能快速恢復身體健康,又能增加奶水。豆腐皮還有易消化、吸收快的優點。是一種婦、幼、老、弱皆宜的食用佳品。
產品特點
其色澤金黃,油光發亮,質地細密均勻,味道鮮美,柔嫩爽口,是當地人招待賓客的上乘之品。
歷史民俗
《石屏縣志》記載,豆腐皮生產始于明代初期,盛于清代后期,光緒年間該縣有個姓羅的壯士進京會試,得中武狀元,留作慈禧宮中佩劍侍衛,官達四品。有一次,羅回鄉省親,返京時捎去豆腐皮獻于慈禧,慈禧食后連聲稱好,遂為貢品。
石屏豆腐皮的制作方法
石屏豆腐皮選用優質黃豆為原料,經篩洗、脫皮、浸泡、制漿、煮漿、過濾、蒸漿、揭皮涼曬至干而成。
(1)篩選:去除霉變、未熟、生芽等壞豆和雜質。
(2)浸泡:常溫水浸泡,春秋季浸泡時間7h至9h;夏季浸泡時間6h至8h;冬季浸泡時間8h至10h。浸泡至大豆無硬感。
(3)磨漿:大豆和水比為1:7。豆漿濃度7~8度。
(4)煮漿:采用蒸汽噴漿或現代工藝的連續煮漿方式,煮漿溫度95℃至100℃,維持時間3至5分鐘,豆漿蛋白質3.6%至3.8%,煮漿至豆漿完全熟透且有大豆的香味。先煮漿后濾漿:即熟漿工藝。
(5)濾漿:過濾豆糊,除掉豆渣,濾網150至200目。
(6)揭皮:以豆漿完全覆蓋鍋底為宜,在成型鍋內加溫,溫度控制在80℃±3℃,25分鐘左右揭一次豆腐皮,重復操作直至成型鍋內豆漿用完為止。
(7)成型:將制好的豆腐皮,根據需要分別疊片(切絲、打結)。
(8)干燥:在通風有陽光的干燥間干燥至水分≤10%。
品嘗吃法
豆腐皮食法多樣。烹調前,先用溫熱水將腐皮浸潤片刻,切成絲狀或塊狀,再用淡鹽水浸泡15-30分鐘,繼用清水漂洗1-2次,沸水中焯過后冷卻,然后根據食者所好,或蒸煮,或炒炸,或涼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