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皮果的基本介紹
山黃皮俗稱“雞皮果”是大新較著名的土特產,全縣14個鄉鎮都有栽培,年產鮮果100噸左右。因果實成熟時似雞皮而得名,屬蕓香科植物,是亞熱帶常綠小喬木果樹,主要分布在南寧地區的西南邊陲少數民族聚居的石山地區;目前主要廣西崇左市部分縣市有栽培,少量分布在百色地區右江河谷地帶,是一種野生的常綠水喬木或大灌木。其果型猶如珍珠,其熟透的果皮色和經絡宛如煮熟的雞皮,故名雞皮果。成熟的雞皮果微酸帶甜,其枝葉、生、熟果實均帶有沁人心脾的特殊香味,具消暑、消炎、化滯、祛濕、健脾健胃的功效,可鮮食、調味、入藥,是食用和調味的上品和上佳的綠色保健食品。
雞皮果樹全身都是寶,其果實可生吃,生果同生姜、蒜米、辣椒搗碎拌入鹽和醬油是很可口的飲食佐料;成熟的果實可作水果食用,也可以用鹽或白糖、冰糖腌制在陽光下曝曬數天后放入帶蓋的玻璃、瓷器、陶器等容器中保存數年。鹽腌的雞皮果作送粥的菜,也可以與上述的生果的食用方法食用,還可以與“酸粥”同煮做白斬首鴨、狗肉、羊肉的佐料,食之極為開胃;糖腌的雞皮果可作送粥菜料,也可當果脯食用。雞皮果的樹葉也是很好的做菜佐料,可作“魚生”的佐料,還可做“醬油鴨”、“白切鴨”、燉狗肉、燉羊肉、燉牛腩、燉豬蹄的佐料,可去牛、羊、狗肉的膻味,使所燉的菜肴香氣撲鼻。
營養價值
含有17種氨基酸,總含量為99.21mg/100g,蛋白質1.39%,總糖量為9.3%,維生素C74 mg/100g,總固形物17.5/%,總酸度為2.28%,可食率75%,還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礦物營養。
產品特點
果實成穗,果開圓形,指頭般大,幼果青綠色,成熟時果色橙黃透亮,味香,甘甜帶酸,食后醇香久長
歷史民俗
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南寧街上就有百多間醬料店,經營以山黃皮果為原料而制成的果醬。1991年,南寧市醬料廠生產的山黃皮醬獲全國保健食品博覽會金獎。原龍州縣酒廠生產的山黃皮醬,在全國輕工新產品展銷會上被評為優質產品,參展產品銷售一空。
雞皮果的制作方法
雞皮果炒肉
食材用料:
豬里脊肉,豬里脊肉300克,腌制雞皮果20克,青椒2個,紅椒2個,姜5克,鹽2克,生抽5克,海鮮醬5克,料酒5克,水淀粉少許,油10克
1.準備好食材,豬肉切成薄片,青紅椒分別切成椒圈。
2.切好肉片放入料理碗內,加入鹽、料酒、生抽、姜絲、水淀粉腌制十分鐘。
3.鍋燒熱,倒油,起微煙時倒入肉片翻炒。
4.炒至變色時,倒入海鮮醬炒勻。
5.馬上加入腌制好的雞皮果。
6.快速翻炒入味,最后加入青紅椒炒熟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