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血草的基本介紹
在奎屯野外山坡上,每到夏季的時候,遠遠望去,滿山遍野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野花,這就是補血草。別名黃花磯松、金匙葉草據古醫書記載,它還有要用價值,具有止痛,消炎,補血。用于神經痛,月經量少,耳鳴,乳汁不足,感冒;外用治牙痛及瘡癤癰腫等癥。
營養價值
根或全草民間藥用,有收斂、止血、利水的作用。
性味 苦;微咸;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止血;解毒。主濕熱便血;脫肛;血淋;月經過多,白帶;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或用至60g。外用:適量,搗爛敷;或水煎坐浴。
各家論述 《新疆中草藥手冊》:止血散瘀。治功能性子宮出血,宮頸癌及其他出血。
歷史民俗
補血草(學名:Limonium sinense (Girard) Kuntze),別稱:補血草(福建)海赤芍(福建),魴仔草(臺灣),白花玉錢香(廣東),海菠菜、海蔓(山東),海蔓荊(河北),匙葉草(種子植物名稱),華蔓荊(指示植物),鹽云草(江蘇南部種子植物手冊),匙葉磯松(東北植物檢索表),中華補血草(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多年生草本,分布于中國濱海各省區;生在沿海潮濕鹽土或砂土上。越南也有。根或全草民間藥用,有收斂、止血、利水的作用因其花朵細小,干膜質,色彩淡雅,觀賞時期長,與滿天星一樣,是重要的配花材料,俗稱“勿忘我”。除作鮮切花外,還可制成自然干花,用途更為廣泛。
制作方法
內服:煎湯,15-30g,鮮品或用至60g。外用:適量,搗爛敷;或水煎坐浴。
